心理科门诊青少年抑郁比例高,如何帮孩子们找回快乐?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蒋隽;张华 发表时间:2021-11-11 20:2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蒋隽;张华  2021-11-11
学习问题成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杀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张华

日前,教育部明确,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11月11日,羊城晚报记者调查获悉,广州各大医院精神科门诊青少年抑郁比例高、学生抑郁隐蔽性强。如今的孩子为何如此不快乐?学习时间长、压力大是重要原因。专家建议,学校配足心理健康老师,筛查出异常的学生要组织面诊。

教育部表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持续开展抑郁症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提高其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现状

广州各大医院:精神科门诊青少年抑郁比例高

青少年心理问题比例有多少?据统计,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就诊患者中,18岁以下被诊断为情感相关障碍的,达到31000人次。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69%。近些年来,学生群体罹患抑郁症呈高发态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年龄越来越低;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结合临床经验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刘欢欢介绍,“近年8-10月,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青少年个案时数占所有心理咨询个案时数近一半;在这些青少年咨询个案中,属于抑郁情绪问题的比例高达30%。”

青少年抑郁就诊比例高并非只是个别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潘集阳说,“在临床上,近几年来,从小学到大学的抑郁症患者约占精神医学科门诊患者的三分之一。”

学生抑郁隐蔽性强

刘欢欢表示,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往往比成人抑郁症更具有隐蔽性,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容易被忽略,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的抑郁症孩子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大多数是中重度的抑郁症。“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甚至出现了自残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在手臂上划出了一道道口子。这种情况在成年抑郁患者中是很少见的。” 刘欢欢说。

刘欢欢介绍,曾经有一名刚上重点中学初一的女生患者,由于科目难度增加,尤其是数学题应付不了,每天写作业都要熬夜,疲惫不堪。孩子找不到解决办法,自信心也一点点消磨,再加上自尊心强,不能接受现实。一两个月之后,焦虑发作,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一年后焦虑伴随着抑郁症来了,但在整个过程中,家长一直以为孩子是学习习惯不好,作业拖拉,从没想到她会得抑郁症。

当孩子妈妈撸起孩子袖子时,手臂上有十几道口子,“划自己一刀,疼痛出血,内心焦虑抑郁的情绪好像会减轻一下。”孩子说。

“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前兆可能是烦躁、易怒、无端怨恨等。”刘欢欢表示,他们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他们还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受损、行为冲动偏激,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原因

为什么孩子们焦虑、抑郁的情况越来越多?

对孩子来说,抑郁症诱因是比较多的,比如亲子关系紧张、学业压力大,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等等。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压力越来越大,学习问题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杀手’。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的心理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人际交往和情绪问题成了第二大致病原因。”广州市政协委员方颂在学校调研时,班主任老师反映,一个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几乎都对应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如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是一个大问题”。

“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时间被各种才艺班、补习班填满,没有自己的玩乐、发呆、休闲时间。”一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每年初一新生都有筛查出心理问题,而且数量逐年增多,“学校跟家长沟通,有的家长很不重视,认为自己的孩子没问题。”

市政协委员戴秀文委员指出,家长首先要学点、懂点教育和成长的规律,不要拔苗助长;不要盲目攀比,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更有实际意义。同时,家长要学会情绪管理,不要把负面的情绪放到孩子身上。

刘欢欢说,“在孩子从有抑郁情绪发展到中重度抑郁症过程中,哪怕家长对孩子有一点点关心,也不至于病情如此严重才来就医。”因此,专家呼吁家长,眼睛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当孩子情绪低落、持续不开心时,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去心理科就诊,通过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之间沟通和谈话,让负面情绪得以释放。再加上父母给予支持和理解,孩子的抑郁情绪也是很容易得以化解的。

【】学校和政府作为

孩子的学习、生活、与朋友交往,大多在学校,学校如何发挥积极作用?记者了解到,广州不少中小学校,都想办法、建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干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每年都有“心理节”,已经持续了26年,每次三周左右。学生们进行心理游园、职业分享、心理绘画大赛、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

华附持续多年对全校同学做心理普查,一年2次,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中,每个学生需填写《学生心理健康测验》表格,八个检测指标反映心理健康情况: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敏感度倾向、身体状况、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在一份匿名的《学生心理健康测验》表上,记者看到:该生学习焦虑的测评结果为,“不存在或仅有轻微的学习焦虑的情况。可以说,考试和学习不会对他造成过度的困扰。该生基本能够坦然面对学习压力。考试基本不会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不会打乱他的生活、学习规律,以及给他造成身体上的不适。该生通常会比较认真地应对学习任务以及准备考试。”并给出建议,“该生在保持镇定的心态的基础上,需要认真复习,保证健康、有规律的饮食。要注意引导该生,能保持谦逊、平和、泰然处之的心态。”

对于心理普查出异常的学生,班主任、专职心理老师、甚至校外心理专家,会形成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996年开始,华附就为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监控和科学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广东省首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高中。

广州市执信中学每年初一、高一新生入学就有心理健康检测,每个学生都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同学,及时与家长沟通,及时疏导、就医。同时,学校有四五位心理健康老师,随时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聘请专职心理老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

早在2017年9月, 天河区教育局委就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形式,为区属中小学配备心理医生18名,实行一年,第二年增加到24人。

如今,天河区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片区教研组——学校心理科组”三级工作体系。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区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组和中心组,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培训和教研;设立12个片区教研组,负责该片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学校设立由心理教师、驻校心理医生、班主任和德育干部等组成的心理科组,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和转介工作。

天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配置专职心理教育研训员,配备121名专职心理教师,向专业社会心理机构购买驻校心理医生服务。同时,鼓励全区近3000名持有A证和B证的教师积极担任兼职心理教师,每年遴选100名班主任,通过系统学习,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

【】建议

学校配足心理健康老师

广州市政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一部分中小学校还存在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而很多学校班主任因教学任务繁重很难细致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有一些老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不够及时、干预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在早期被发现和有效干预。

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建议,要制定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任职资格以及职称评聘、晋升等系统性政策,逐步为全市中小学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要加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专业的培训,提高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能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能力。

同时,拨出心理健康专项经费,允许学校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对心理健康疾病较为严重的师生实施更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筛查出异常,教育部门要组织学生面诊

对于教育部明确要对学生抑郁症进行筛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教授潘集阳建议,“筛查只能提示可能有问题,然后需要医生详细面对面问诊。另外,提醒家长和教师注意,长期敏锐观察是可以发现学生抑郁症的,否则大部分情况下是很难发现的,因为抑郁症的人有相当多的百分比是自己有感觉,但自己不说。

让人担忧的是,记者了解到,有些医院、学校等部门联合对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后,发现一些孩子存在问题,需要教育局相关部门安排组织相关学校进一步落实有问题学生的面诊,但因为种种问题却迟迟落实不了。

编辑:许张超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